渔歌轻飏第七期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文章系列 || 学习感想
在老师们倾囊奉献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浸泡中,我对待周围人的方式慢慢发生了变化。
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自己和他人某些言行背后呈现的心理学意义。
比如,当有人表现得“不合常理”时,我会去想他为什么会那么说那么做,如果是认识的人,我有可能尝试去询问他的感受和想法。
我想这是一种属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思维。
最初我会担心,抱着好奇和思考的态度回应别人,会不会显得没有人情味?
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只是我个人的焦虑。我想显得有人情味,是出于我自己的自恋和焦虑。
我认为对别人展现出人情味的自己才是好的,每次我对别人这么做的时候,获得安慰的是我自己,其实我并没有真的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我只是在照顾自己“想成为一个好人”的心理需求。
上述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人们难以站在对方角度上去理解,甚至不知道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经过了怎样的内心纠结,只凭自己以往待人接物的经验(可能对这些经验的理解本身也有问题)进行一番安慰和开导。
这种安慰更像是一套流水作业,从中看不到对他人在心理层面上的支持和帮助。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会完全相同,这些不同的经历所塑造出的一个个自我也不尽相同。
因此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态度,首先就是不要先入为主,不要以己度人,不要凭借以往的社会经验随意评判。
每一名来访者都是独特的存在,对其心理状态的深入理解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看见”他的基础之上的。
努力尝试“看到”来访者,这是咨询的最初阶段,也是咨询师最基本的职业态度。
也许对于资历尚浅的咨询师来说,深入理解来访者确实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走错方向,哪怕掌握了再扎实的咨询技术,没有一个正确的咨询态度作为支撑,也许在前期的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咨询师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会对来访者造成新的伤害,这些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原生家庭和创伤是我很关注的部分。
我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伤痛在成长,因为这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
所以我们从出生开始,经历着家庭和社会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坏掺杂的体验,我们借此成长变化,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心理咨询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弄清楚塑造出今天的自己的那些过往,那些反复经历的内心体验,总会有最初的源头。
心理咨询给来访者提供了自我对话、自我和解、哀悼丧失的机会。
咨询师和来访者进行工作,与来访者建立稳固的链接,随着来访者对咨询师信赖的加深,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会逐渐回溯到童年早期的状态(退行)。
这时候,那些在现世时空中已然不可能回到的过去,在心理咨询中重现。
来访者那些本应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回应和体验,此时借由咨询师来重新获得。
此时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是深层次的,触及到最原始的情感体验,有着最根本的疗愈功能。
咨询师与来访者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建立咨询关系→信任加深→发生移情→退行→抚慰和修复创伤→离别
我认为这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比较完整的过程。
这就像一场没有麻醉的手术,割开皮肉的时候固然很痛,根除病患的过程固然繁杂,但是比起经年累月地忍受着那伤痛的噬骨吸髓,我们更想看看自己痊愈的模样,看看痊愈后的自己,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可能。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新手小白。
我也是一个正在进行个人体验的来访者。
无论是作为咨询师还是作为来访者,始终让我着迷并为之努力的,是人和人之间建立真实连接之后,体尝到的心灵之间的温柔碰触。
那个时刻,我感到,人们可以踏踏实实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被理解被抱持,很安心,很安然。
作者简介:李墨漪,渔歌轻飏第七期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即将招募实习个案,欢迎预约!
预约咨询
请扫二维码
五月文章: